浅谈:豆果网:菜谱社区的电商梦想
王宇翔的豆果网是国内最大的美食菜谱分享社区,他正在努力寻找“电商出口”,做中国版的Cookpad私人教练班培训。
文/本刊记者 罗浛予
北京豆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
创始人:王宇翔
成立时间:2011年5月
所在地区:北京
员工人数:十几人
主营业务:美食互动网络社区
2010年营业收入:暂无收入
融资状况:获盛大千万元级天使投资
豆果网是一个专注于美食的SNS社交网站,没有豪华的创业团队,也没有花里胡哨的产品线,提供的就是一个能黏住用户的美食平台。创始人王宇翔相信“极简而至美”,专注而专业,这也是盛大投资看中豆果的原因。
王宇翔,80后,华北工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被选中进了兵工厂,与小时候喜欢的导弹等重兵器亲密接触了几年。但是,大学就靠做网站赚钱的他不甘心当导弹上的小螺丝钉,他想做互联网的巡洋舰。
随后,他跳出“工厂”继续“织网”,直到做了我菜网(豆果的前身),一不小心就当上了菜谱美食社区的老大。不长的时间内,我菜网就吸引了很多国内知名的美食家和草根美食博主,很快就积累了数万条精美的食谱。于是,王宇翔开始仔细研究美食和SNS。他相信,将来“衣食住行”在互联网世界必不可少,而现在与“食”相关的只有大众点评网、饭统网等少数几家,而且那些不是今后美食网站的主流方向。
他发现,国外大部分主妇都会在家自做晚餐,菜谱是她们最离不开的工具包;谷歌每天搜索量的10%都与菜谱相关;食品安全在国内是最受关注的话题。于是,王宇翔得到了答案:回归厨房,做“菜谱+分享”的SNS。
豆果就这么成为了我菜网的升级版,并形成了自身的四大特点。第一,豆果建立了一套食材百科库,提供食材搭配的知识,对不能一起搭配的食物做出明确的标示毕业聚会邀请函。第二,豆果建立了招牌菜库,与一些美食家和出版社合作,由他们提供独家菜谱。第三,豆果推出了一些个性化搭配方案,比如懒人食谱、素餐食谱、微波炉食谱、烤箱食谱等抗战老电影,给用户提供难易结合的菜谱选择。第四,为了激活“沉默的大多数”,即80%“不会做饭”、“看了也懒得做”的用户,豆果还设立了美食日记,力争让“爱吃懒做”的人也迷上豆果。
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流,豆果还推出了Android和iPad版本。用户不单能在网上查看,还可发表评论,分享到微博,或关注某个用户。不断优化产品,是王宇翔对互联网的理解。他认为,对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来说,口碑传播才是硬道理,所以豆果以用户需求为原点进行产品开发,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和体验感。
截至8月底,豆果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10万,移动客户端下载量超过了100万,月活跃用户36万。相对2011年第二季度来说,豆果的日均访问增长了175%,日均注册用户数增长了120%,活跃用户数则增长了205%。流量增大的同时,品牌厂商也找上门来,豆果的线下活动成为了美食社区网站中最丰富的一个。
但是,王宇翔的梦想并未止步。提供美食资讯只是积累了用户,下一步,他已经在规划“美食电商”的未来。他认为,豆果类似日本的Cookpad和美国的All Recipes,都是基于美食社区的概念。前者做了10年之后,形成了电子商务的出口,很多商家看到网站上的菜谱,就直接把所需的食材放在网上售卖,从而逐渐产生盈利。2009年,Cookpad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,这无疑刺激和鼓舞了王宇翔。最近,已经有全球知名的有机农场主动来谈合作,希望在豆果上销售有机食品。王宇翔已经朝他的电商梦想迈出了第一步。
投资人点评:
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
美食分享社区在聚集人气方面不会有问题,关键是建立盈利模式,内容是否足够让用户为之付费?还是把用户的兴趣转化成为商业收入?长远来讲,豆果应坚持围绕女性、家庭的垂直服务才能建立稳固的商业模式。
(秦研科 HN026)